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药供应链金融是如何“链”成的? ——专访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绍普

王文珠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我们底子薄、规模小、起步晚,要坚持做‘小’做‘散’,走出区别于大型银行的差异化经营之路。”这是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绍普常说的一句话。



 文/本社资深记者 王文珠  


这家“一把手”自称“底子薄、规模小、起步晚”的农商银行,在安徽农商银行系统中已经走在了前列:截至2019年年末,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25.84亿元,居全市17家金融机构第1位,全省83家农商银行第2位;各项存款余额374.99亿元,居全市17家金融机构第1位,全省83家农商银行第3位;实现利润总额6.75亿元,居全省83家农商银行第2位。


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亳州有着“百万药农,十万药商,千家药企”的称号,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服务的客户中,90%与“药”相关,他们以占全市15%的信贷资金,服务了全市85%的药农、药商、药企。而让他们进一步深耕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自于“中医药供应链金融”项目的契机。


▲迎七一慰问老党员


扎根本土,却将业务从亳州“链”至全国


“亳州的药商走到哪儿,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儿。”许绍普告诉记者。一家地方性法人农商银行,如何将服务从亳州“链接”到全国?


“中医药供应链金融”,是其中的关键。“我们抓住亳州市被认定为全国55个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之一的机遇,全面开展‘中医药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与推广,将业务从亳州推广到全国。”许绍普解释说。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早在2018年3月,亳州药都农商银行便正式启动了“中医药供应链金融”项目的研发工作。


万事开头难。起初,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布局产业链金融面临着“三座大山”:一是数据获取难。每个产业链都有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如何及时准确获取行业信息,进而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是农商银行发展产业链金融的“第一座大山”。二是系统支撑难。项目运行需要依托省联社的很多业务系统,并需要开辟专用通道,此乃“第二座大山”。三是专业人才培养难。银行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产业知识,对行业内商品价格、质量风险难以把控,这是阻碍业务发展的“第三座大山”。


诸多掣肘下,仍然大胆启动“中医药供应链金融”项目,许绍普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我们正是瞄准亳州市中药材产业这一巨大优势,以市政府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为契机,把‘中医药供应链金融’作为推动全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搭建供应链全流程管理平台,对各个环节的信贷主体实行线上自助申请、评级、授信、预警和贷后管理。”


为移除“三座大山”,亳州药都农商银行锚定难点,精准发力:


科技支撑方面。科技信息部主要负责牵头或协助配合创新业务的研发,并在研发完成后及时跟进,全面实施系统的功能优化工作。应用研发部主要负责利用和整合已有资源,打破信息壁垒,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采集、加工、建模、分析,将数据运用融入到行内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之中,提升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能力。


省联社系统支撑方面。在项目需求讨论阶段,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就开始与省联社相关部门对接,探讨相关功能模块的可行性,并将需要省联社帮助的地方,及时整理汇总。省联社主要领导多次到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指导,帮助打通了省联社信贷系统、网银系统,实现了银联系统的直通直联,搭建了基于手机App的强大安全防护系统。


人才配备方面。科技团队自行研发“金农易贷”“信贷工厂”等大数据信贷产品,培养了一大批金融科技需求编写骨干、数据挖掘及分析骨干、模型设计及优化骨干、风控及管理骨干,业务场景与金融科技的融合程度更高、协同性更强。


“中医药供应链金融”项目启动以来,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先后开展了30余场、涉及220余人次的座谈交流,30余次企业调研。围绕268家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探讨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融资服务方面的现状,剖析中医药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最终推动项目落地。


如今,“中医药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金农信e链”已合作核心企业42户、用信余额4.87亿元;引入合作仓储公司6家,办理货押授信257户,用信余额3.69亿元,户均余额143.58万元,被第二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峰会授予“2019中国B2B供应链金融行业卓越产品奖”称号。


▲客户经理上门吉广药业办理信贷业务


痛点思维,力破“放”“控”两难


中医药供应链模型搭建的关键点在于上下游企业联动。一些上下游企业在亳州域外,这对客户的准入、预警、风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体现在核心企业的筛选和授信上。核心企业全部准入,还是分别对待?上下游企业单独授信,还是围绕核心企业综合授信?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的项目组成员专门展开了讨论,大家各执己见,却难达一致。”


谈及此,许绍普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时候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对核心企业进行等级评定,围绕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进行综合授信。我认为,做供应链金融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扩大信贷支持的受众范围,核心企业越多越好,但要区别对待,因为企业规模有大小、资质有优劣,不能用同一标准对待所有企业,在准入之前需要对企业进行等级评定。在对企业进行授信时,要围绕核心企业进行综合授信,因为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开展主要围绕核心企业,他们是一个上下有效联动的整体,如果对上下游企业进行单独授信,这与普通的贷款发放没什么区别,供应链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了。经过充分的论证,大家都非常认可我的观点,就这样摆在项目组面前的一大难题解决了。”


“除此之外,项目推进中还遇到了哪些难题呢?”


面对记者发“难”,许绍普回应说:最难的一点是信贷投放过程中仍存在“放”和“控”的两难。一方面,中药材市场变化快,企业有强烈的资金需求,对资金获得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而银行线下信贷业务普遍存在贷款手续繁琐、索证资料较多、流程复杂、审批慢、上下游客户风险把控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中药材行业专业性较强,银行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中药材价格、质量风险难以把控。


为妥善处理“放”和“控”的对立统一关系,做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许绍普坚持痛点思维,打出了“四张底牌”:


底牌一: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围绕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开发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质押”四个贸易类信贷产品。开发“药都农商银行App”,为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信用卡快申、信用和抵押类贷款申请等专业化服务。成立供应链金融部,实行专业、专岗、5+2的工作制度。


底牌二:简单化的操作流程。改变传统的线下申请模式,搭建平台PC端和App端,实现线上申贷。客户从申请到最终获得贷款只需三步,即线上发起申请、线上签订合同、线上用款还款。以货押贷款为例,通过中医药供应链系统,客户在入库后,从申请到获得贷款一般只需5分钟。办理贷款不需要到银行申请、不需要任何纸质材料、不需要见客户经理、不需要排队等待。


底牌三:高效的审批系统。变“手动”为“自动”,变“人工受理”为“系统受理”。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初步筛选,符合条件的自动受理、自动准入、自动评级、自动利率定价;通过本地系统与省联社系统的无缝对接,在信贷系统自动生成借款合同,省去客户经理在信贷系统中的操作录入环节,进一步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授信通过后,客户通过企业网银自助贷款、还款。


底牌四:严谨的风控管理。通过整合省联社下发的数据,借助亳州市政府部门数据、人民银行中征系统数据,对接专业中药材价格评估机构数据,对接税务发票验真数据,搭建准入、评级授信、利率定价、风控、贷后预警等六大类100多个模型。关注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风险,建设围绕核心企业的线上线下风控体系,加强资金交易分析和税务数据分析,重点核实贸易背景,防止重复质押和空单质押,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


从0到1,“亳州模式”如何复制?


从0到1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的当下,产业链金融的未来发展亦面临着巨大压力。 


“在疫情影响下的停工停产期间,整个产业链条的账期被拉长,下游回款速度慢,同时上游原材料紧缺,往往需要现金支付购买,这就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办理供应链融资的客户就会产生贷款逾期的风险。”许绍普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为响应国家政策、稳定产业链正常运转,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对于疫情期间的应收账款和保理类业务,贷款期限会根据客户实际的账期进行调整延长。


但这会不会“治标不治本”?从长远来看,是否仍然看好供应链金融业务?


“中国经济韧性极大,何来‘治标不治本’之说?”许绍普对“治标不治本”的论调给出了反驳。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业链的脉络也逐步清晰,供应与生产环环相扣,建立健全产业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疫情更是一面放大镜,放大了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不可或缺性,某一个关键环节的停工停产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瘫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正是印证了这一核心问题。


在许绍普看来,发展产业链金融是一件农商银行与地方经济“彼此成就”的事:“农商银行应当主动作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也能给农商银行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回头来看亳州药都农商银行“摸着石头走过的河”,做好产业链金融的内在“门道”在哪里呢?许绍普总结出了两个关键点:


一方面,加强业务拓展,推动多方“新合作”。通过“进园区、进企业”等形式的活动,加大对“中医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宣传力度。从客户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切入,积极引导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资金周转能力。做好营销推广工作,积极对接与亳州药商、药企合作的全国知名企业,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亳州拓展到全国。


另一方面,加快系统升级,助推服务“再提升”。及时跟踪和确认“中医药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功能管理、流程管理、风控管理等方面的优化需求,加快系统迭代升级,不断完善“中医药供应链金融”系统。同时,广泛听取客户在系统使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简化非必要的操作步骤和手续资料,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那么,供应链金融的“亳州模式”是否可复制?


“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复制性,这个条件应该满足以下几点:一是当地具有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二是符合供应链各方利益的合作模式,三是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四是具有较高稳定性和话语权的核心企业,五是大数据技术及人才支撑。”许绍普告诉记者。


对于满足这五个条件,准备从零起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有什么建议呢?“建议在开展供应链金融项目时,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情况,不照搬先进经验、不迷信所谓‘专家’,以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在项目的推进中,不畏失败,积极试错,培养自己的综合化人才。”许绍普的回答十分朴实。


“要有危机意识,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的准备。”许绍普说,农商银行因其资金成本高,无法从价格上获得优势,只能从服务上取胜。产业链金融,让根植地方经济的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其“支农、支小、支微”的特长,从产业链核心企业入手,进而服务于整个产业链,在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同时为农商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出路。




点击图片查看记者专辑

本社资深记者王文珠

   


责编:龚  雪

责校:王  峥

责审:王  汉



亲!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